百年潮 | 钱 江:燕大百年,谢幕与延伸
原题
今年,燕京大学建立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聚会,隆重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来了这么多校友,扶老携幼,济济一堂。大家又见面了,都很高兴。
前些年拄杖坐轮椅的似乎还没有这么多。但这又是历史的规律,“欢笑情如昨,萧疏鬓已斑,”借一句韦应物的诗,志今日之盛吧。
首先要感谢北大对我们这个活动的支持。王校长、和到会各位北大嘉宾和许多同学前来支持我们,给了很多方便。谢谢你们!
我们这个校友会是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老人嘛,不能老想着往日的奔腾岁月。但是这群人又多多少少有一点思想境界,于是就有个办100周年的提议。
这里还要说几句香港的燕大校友会。他们一直支持我们的活动,可是来不了啦。人老了,早不是拎包就走的年龄。飞机不正点,还常常航班临时撤销,他们表示只能口头祝贺,还问要不要印书的财务支持?我就代他们表示致意了。
校友会一群老头老太,承载校友的愿望,想办好这次100周年的盛会,可以说筹备已久。想出几个册子做纪念,这个美丽的校园在校友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诞生了一个想法,编一本燕园历史画册。很多校友为之努力,燕大教授翁独健的女儿如璧,侯仁之的女儿馥兴,赵占元的女儿汝光3位“燕二代”牵头总办,画册已经发到大家手里了。
为了给许多校友留个记录,出了两个册子。97高龄的蔡公期也自告奋勇总其成。出力出钱,亲力亲为。有一本书在大家手里了。另一本还需半个月,到时寄给大家。
燕京大学建校,从盔甲厂到这个燕园到一处一处精雕细刻,历经艰难。盔甲厂晚期我还在襁褓时代,后来燕园建设在我的童年,渐渐长大,才看着家人亲友一个个进来。这时才知道有个美国校长司徒雷登。知道他生在中国,知道他到处募捐建校。并且在此后的岁月里,才有了美丽的燕园。还记得小时候到石船击水。又是若干年,逐渐看懂一个热爱中国,博学多才,奋斗育人,和蔼可亲的长者。一直看到后来他当大使。后来呢,他被政治漩涡湮灭。
我们现在都在晚年,生活无忧。司徒的晚年呢?瘫痪在老秘书家里苟延残喘!我和傅老的儿子John Fugh(傅履仁,已去世)非常熟,一谈起司徒,不胜唏嘘。司徒骨灰归葬燕园的事,始终有各种原因难以落实,拖了几年。很多校友都努力过,我也努力过。白搭!最后还是这位傅将军面陈给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得以在杭州安葬骨灰,举行仪式的当晚,John给我一个电话,不能在电话中三击掌,却默念大事了结。
“别了,司徒雷登”的论断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但具体到当事人,就是禁锢。如大家所看到的。这个论断对于我也有沉重压力。我是老党员,但是,我必须别了司徒雷登。当时的司徒成为禁忌。可是,情何以堪!
我们这些燕京人,对燕园的感情真是没得说。有点迷恋。是一种金色的梦。习主席说“中国的梦是民族梦,我们都是一群追梦人。”我相信不少在座的校友记得Toselli的一首小夜曲。Like a golden dream, in my heart, ever smilling……会唱的太多了吧。特别近几年被一个荷兰小提琴家Andre Rieu 一渲染,红遍世界。
Can my dream be In vain, will my love never come again?
我们的梦和爱都落空了吗?美梦真的难成了吗?
不!绝不会。我们这群人已经是老牛初了耕耘责,可不能啮啮草坡头卧夕阳!梦怎么圆,我觉得要向前看。现在的燕园已扩大几十倍,不是燕大的燕园正在培育一批批学子,每年数量是我们当时的多少倍?我没算过,也不好算。几十倍吧。
这些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教育之本,教育家孟老夫子的名言。中国的希望。你们!我们!都心想着燕园教育之情,腾飞的燕园!腾飞的北大!
2019年8月31日
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日光厅
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学长们上午好!我是燕大天津校友代表、新闻系50学号的徐玫。
今天,我代表天津校友首先要热烈祝贺燕京大学——我们的母校建校100周年华诞!
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看到这么多校友返校,说明大家不忘燕京情,是燕大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燕京精神再一次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天津的校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天津校友会时有近500人的規模,每年开校友大会都得借用市政协大礼堂才能装得下这么多人。到了今天,能够经常联系到的校友也就10人左右。我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心气一致,每年的“三八”聚会,念念不忘当年在燕京的美好时光,个个表示要在燕京精神的鼓舞下,把“三八”聚会坚持下去,近两年为了加强联系,又在秋后增加了一次聚会。
最后,我还願借此机会深切表达我个人对母校、对母校培养出来的老同学们的感激之情!
说起来,这是将近70年前的事了。1950年9月我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转学到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上课不到一个月就患急性胸膜炎、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病倒了。
当年是燕大,本着人道主义、治病救人的精神,把我这个离家在外、身无分文的穷学生,立刻送往城里的道济医院给予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稳定后又把我转送到道济疗养院疗养。不到一年时间,终于把我救活了!
在治病期间,我也永远忘不了燕大新闻系的同学们对我这个新同学的关爱、资助和鼓励,他们中有已故的何梓华、郁正汶,还有健在的郑介初、罗征敬等。总之,燕大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而且也彻底改变了我,让我从此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奋发图强,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关心、善待他人!今年我已经90岁了,还能站在这里和学长们诉说近70年前的往事,这不能不说是燕大百年校庆给予我的一次极其难得而又极其珍贵的机会!
谢谢大家!
2019年8月31日
受同学们委托,我,荣国浚(48134)做个发言。
欣逢盛会,心潮激荡。
回到母校,叙叙衷肠。
母校燕京,育我成长。
湖光塔影,魂牵梦想。
美丽燕园,苗圃一方。
花木林果,培育多样。
莘莘学子,来自八方。
怀着理想,进入学堂。
燕京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指引方向。
呕心沥血,历届校长。
精心教导,园丁师长。
吾辈幼苗,充满希望。
未名湖畔,读书朗朗。
切磋琢磨,交流思想。
团结友爱,心智成长。
循序渐进,入室登堂。
勤学数载,不负时光。
德才学识,全面成长。
术业专攻,各得所长。
踌躇满志,摩拳擦掌。
社会需要,勇于担当。
实践证明,不负期望,不负培养。
有的同学就如杉木参天,松柏粗壮。
支撑万斤,高柱大梁。
有的同学就如花梨紫檀,雕刻奇样,
通灵剔透,发人异想。
有的同学就如梅兰莲菊,清远愈香,
高风亮节,百代流芳。
有的同学就如灵芝仙草,菩萨心肠,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众多同学就如桃李杏橘,果美果香。
献身社会,造福四方。
80余年前,国难当头。燕京学子挺身救亡。与人民大众同命运,共存亡。他(她)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和平时期,学子们投身建设,堪称干将。工作扎实,作风稳当。不务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勇于担当。数十年如一日,发热发光。
社会上有识之士说,燕京大学的校友具有良好的教养,有宽阔的胸膛,心地善良,谦虚礼让。朝气蓬勃,身体健康。意气风发,豁达开朗。攻坚克险,遇难犹刚。此言不虚呀!
如今我们虽已白发苍苍,然而童心未泯,达观向上。追求真理,初衷不忘。
今日盛会,济济一堂。百年校庆,意义非常。
我们热爱母校,感恩母校,老师们传给我们的理性与爱心的火花,将继续传送,永放光芒!
敬祝各位校友,福寿安康!
2019年8月31日
今年是母校建校100 周年,其实由1919年建校到1952年结束,只有33年。在此33年间,培养了不少人才。由1919年后的几年间,燕大已经饮誉世界,成为一间高水平的大学。学校环境美丽,师资一流,我能为燕大一分子感到自豪。
回想1944年,我在重庆市投考中央大学及燕京大学,被两间大学录取。在两间大学之间,我最后决定选择燕大,这是我一生最佳的选择。
在燕大我认识了一生难忘的师友。
在成都的两年,1944年至1946年,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虽然我和家人断绝联络,经济来源只靠卖衣服过日子,仍然不担忧。
1946年暑假期间,我从成都回到香港,家人为我安排去美国继续学业,结果在1947年夏天成行。我在美国4年,1951年回到香港任职后,于1957年创办安达旅游有限公司。
国内改革开放后,我在1980年回到北京,重逢当年师友。当年少年,已为中年人,现在更是老人了。
当此建校100周年,但又不能祝贺母校校运昌隆,因为燕大已不复存在,颇为伤感!只愿校训精神:“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长存于我们心里。
2019年8月